为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,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,本学期,我校推出了一项充满温情的创新举措:为每位任课教师提供500元专项“课堂激励基金”,用于购置小礼物,以表彰在课堂上表现优异、积极参与的学生。该举措率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试点开展,获得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。
在当前高等教育强调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,如何高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已成为各高校积极探索的核心议题。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始终专注于教学创新,此次设立的“课堂激励基金”正是学院“以学生为中心”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。学院领导表示,此举措在通过一种轻松且积极的方式,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,使知识传递过程更具温情,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。

细微之处见真情,创新激励促学风
这笔看似微不足道的经费,为教师们开辟了广阔的创意天地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堂中,教师们各展所长,将这份关怀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激励:
1.即时奖励:对于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、提出有深度见解或代码实现出色的学生,教师会当场赠予一本精选的技术书籍、一个定制的编程主题马克杯或一套实用的文具。
2.阶段性激励:在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模块或难度较高的章节后,教师会为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准备零食礼包或为个人颁发“学习之星”证书及小型科技配件(如手机支架、糖果、小挂件等)。
3.精神与物质并重:“没想到老师会注意到我的进步,这份小礼物让我感觉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了,特别有成就感,以后上课更有动力了!”
师生反响热烈,教学相长成效初显
活动开展以来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堂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。学生们抬头率、互动率明显提升,课堂讨论更加热烈,课后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学生也增多了。
“这500元专项经费就像一个‘催化剂’,”《数据结构》课程的张老师分享道,“它提醒我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,更要用心观察和鼓励每一个积极的学习行为。现在,我会更刻意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”。
学生们也对此举表示喜欢。大三学生李同学说:“这种方式很新颖,也很暖心。它让紧张的编程学习多了一份惊喜和期待,感觉老师和我们是在并肩作战的伙伴,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”。
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总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试点经验,未来在全院范围内推广此项活动,并探索更多元化的激励方式,持续构建良性互动、教学相长的优良学风,为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科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